「健身,不只是為了好看 」:一位教練的心底話
- Gladys
- 7月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並不是天生熱愛運動的人。
是的,你沒聽錯。
以前,我是一名典型的工程師,日復一日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十多個小時,開會、趕專案、加班,甚至常常連晚餐都是走路時匆匆解決。
那時候我以為自己還捱得住,心想:「年輕,咬緊牙關就過了。」
直到某天,在公司洗手間裡,我照鏡子,看到自己臉色灰白、眼神呆滯,身體僵硬到連伸個懶腰都感到刺痛。
那一刻,我沒有立刻驚慌,但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對了。
後來,睡眠變差、心跳異常加速、呼吸困難,最誇張的一次,是半夜驚醒,全身冒汗、心跳劇烈,渾身顫抖。
我以為自己心臟出問題,衝到街上買水,蹲在便利店門口,呆坐到天亮。
第二天我去看醫生,醫生說:「這不是器質性疾病,是你的身體累壞了,壓力過大,你需要運動。」
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到害怕 — — 害怕自己竟然要到「身體大喊救命」的時候,才意識到:這樣捱下去,不會有將來。

從「沒有感覺」到「聽見身體的聲音」
開始運動之後,我才意識到,過去的自己,根本沒怎麼「感受過」自己的身體。我的生活節奏,一直是在過度使用,從不給自己休息。
每一次踏進健身房,每一次做完拉伸,每一次晚上能安穩入睡,彷彿都聽見身體在說:「你終於願意聽我了。」
這樣的改變,不是一夜之間發生。但每一小步,都是走向更好的自己。
成為教練,不是因為「很fit」,而是想陪伴更多人
當身體變得強壯、心態變得穩定,我開始好奇,為什麼運動能帶來這麼大的轉變?
於是我去讀書、上課、嘗試各種練習。不是一開始就很厲害,但持續實踐讓我越來越想了解。
我報考了第一個教練證書,白天上班,晚上和週末練習,一年後終於考到牌照。還記得第一位學生是朋友,他說:「你不會逼人,但讓我想繼續練下去。」
從兼職教練到後來全職轉行,並不是因為「賺大錢」,而是因為,每次看到學生願意為自己踏出一步,我就知道 — — 這份工作有意義。

健身,不只是「為了靚」
成為教練後,最多人找我時說的話是:
「我想減XX公斤」
「可不可以練到馬甲線?」
「多久可以瘦?」
我明白,外型可以是動力。但只追求「靚」,容易失望、容易放棄。
真正困難的,不是瘦下來,而是願意持續照顧自己。
我有位學生,三十多歲,兩個孩子,常常一早送完小孩上學就趕來健身。他說:「我不是為了靚,我是為了不再腰痛,為了可以有力抱起孩子。」
這樣的動機,才是能支持人走得長遠的力量。
很多學生,一開始追求外表,後來發現自己睡得好、心情也好、生活也變穩定了。他們慢慢不再焦慮磅數,而是享受每一天與自己相處的感覺。
這些改變,不是鏡子告訴你的,而是生活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

真正的健康,是擁有選擇的能力
我現在怎麼定義健康?
不是只有檢查報告上的數字,也不是六塊腹肌。
而是:
👉 能好好入睡,不需依賴藥物;👉 能自己搬重物,爬樓梯不氣喘;👉 能管理情緒,不被壓力擊倒;👉 能在生活中,有選擇的能力。
健康,從來不是等到生病了才開始追求,而是日復一日,點滴累積。
而那些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討好別人。
健康,不是極端,而是真實地活著
我不相信所謂「健身界」那種「一日練幾小時、只吃水煮餐」才算健康的標準。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重擔,有家庭、有工作、有壓力。
健康,不是拿來比較的,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
就算每週只能練一次,只要持續,只要用心,都能看到改變。

HealthTGT :一個屬於你我身體與心靈的小窗口
正如前文所說,我們創立 HealthTGT,不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多厲害,而是想開一個地方,跟你聊聊:
我們可以怎麼開始?
怎麼建立習慣?
怎麼從「不相信自己」到「敢走一步」?
因為我明白,身體的改變,很細很慢,但它從不背叛你。
你永遠不會太遲。
從今天起,給自己一個機會,慢慢照顧自己,走向更健康、更自在、有選擇的人生。
健身,不只是為了靚,而是為了活得長一點,活得更好一點。
就這麼簡單。
✨ 如果你也想一起慢慢變好✨➡️,追蹤 HealthTGT,讓我們陪你一步一步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