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金毒」,打造富足體質-《被財神爺喜歡到怕的方法》
- Gladys
- 9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前段時間經過誠品,被一本很可愛的書名吸引了,書名為《被財神爺喜歡到怕的方法》。請問有誰能不拿起來看?哈哈哈!
金錢,是我們日常最難以迴避卻最容易產生矛盾的議題。一方面,我們渴望財富帶來的安全感與自由;另一方面,我們又常懷疑金錢是否會腐蝕人心。
如果你還不是會員,也沒關係~可以先免費訂閱,讓每天的閱讀更有收穫。
心理諮商師 masa 的《被財神爺喜歡到怕的方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與其把金錢視為冷冰冰的工具,不如把它當作一個有意志的存在,學會和它建立「良性關係」。

「金毒」 — — 心理陰影下的財富障礙
作者提出「金毒」的概念,這是一種源自潛意識的負面金錢信念,例如「我永遠都不夠錢」或「有錢人都是壞人」。在心理學上,這可對應到 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即我們用非理性的想法詮釋世界,最終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當你持續強調「我很窮」,大腦就會不斷搜尋與這句話相符的證據,最後真的讓「貧窮」變成現實。
因此,淨化金毒的第一步就是修正內在語言。masa 提倡以「感恩」來取代「抱怨」,這與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的核心觀點一致 — — 專注在擁有的,而非缺乏的。
當我們對每一筆支出懷抱感謝,大腦會逐漸建立「豐盛」的框架,這不僅改善心情,也影響行動模式。

金錢是一種能量,需要流動
書中強調,害怕花錢、過度囤積,反而會讓財富停滯。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研究「心流(Flow)」時指出,能量要保持流動才會創造快樂與成長。金錢同樣如此:當我們願意將錢用在自我照顧或利他行為,它就不再只是數字,而是一種能量交換。
例如,把零錢投入捐款箱、替自己買一頓美味的餐點、為朋友準備小禮物,這些都是金錢能量的釋放。
根據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人際間的付出與回報不僅限於物質,還包含情感、信任與支持。當我們用錢帶來正向的交換,實際上也在累積無形的「宇宙儲蓄」。

宇宙儲蓄=心理學中的「社會資本」
masa 提出的「宇宙儲蓄」,其實與心理學的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概念相呼應。
當我們在社群中分享知識、幫助他人、維持信任,就像是在存入一筆能量資本。雖然短期內看不見金錢回報,但這種「信用」會在關鍵時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返還。
舉例來說,一個經常分享有用資訊的人,可能因為口碑而獲得合作邀約;一個願意主動幫助同事的人,未來或許能在職場上得到升遷或支持。這些都是「宇宙儲蓄」在現實中的展現。

環境與財富:整潔的力量
作者還提醒我們,環境與金錢的關係比想像中更密切。研究顯示,雜亂會增加心理壓力,影響專注力與決策力。若廚房、衛浴長期髒亂,或錢包塞滿無用收據,無形中也反映了我們對金錢的輕忽。
反之,當你清理好居住空間與錢包,等於向潛意識傳遞「我準備好迎接更多財富」的訊號。這和 環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的觀點一致:
整潔有序的環境能夠提升幸福感與自我效能感。

我的「金毒」陷阱
閱讀本書時,我意識到自己也曾陷入「金毒」的陷阱。因為害怕不必要的開銷,我常常壓抑想要對自己好的衝動,買東西前總是猶豫再三。長期下來,生活被限制在「將就」與「小心翼翼」之中。
然而,當我開始練習感恩並允許自己適度花錢,比如買一份喜歡的甜點或去按摩放鬆,我發現心情變得愉快,工作效率也隨之提升。就像書中所說:「讓錢快樂出去,它才會快樂回來。」
這樣的心態轉變,讓我逐漸理解金錢並非敵人,而是可以陪伴我成長的能量。

《被財神爺喜歡到怕的方法》不只是一本談財運的指南,它更是一堂心理學實踐課。透過修正內在語言、善用能量交換、維持環境整潔,我們不僅能改善與金錢的互動,也能療癒過去對財富的恐懼。
如果你正在為金錢感到焦慮,或總覺得財運不順,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個新的視角:財神未曾離開,只是我們是否願意淨化心念,打開門迎接祂。
—
謝謝你看到最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真的感謝您的支持!您也可以請我喝一杯咖啡 ☕️ 我會很開心喝到這杯咖啡 👉 hcoff.ee/gladysblog 下次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