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敏感不代表是脆弱-《高敏感是種天賦》

  • 作家相片: Gladys
    Gladys
  • 7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 勇敢享受與眾不同的天生才能


最近去了一趟很長時間的旅遊,所以整個月都沒有更新了。重新打開blog時發現很多朋友都有在留言、讚好,支持我的創作,讓我的寫作心重燃了?!


由於長時間在海外,不免會住進不同的環境中。我發現比起眼看的,身處異地的警戒心更令我在意環境的氣味、聲音等等。在有朋友的陪伴時,我發現每個人對環境的敏感性都不一樣。難道是我比較高敏感嗎?可能是的~

ree

甚麼是高敏感HSP?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臨床研究心理學家兼作家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提出。


她在1991年開始從事敏感特質的研究,她的著作開啟了一系列敏感特質的研究。後來在1996年,她把這類特質的人稱為HSP, Highly Sensitive People,高敏感族。


根據艾融博士的說法,高敏感族不只比一般人容易感到驚恐,也比一般人更敏銳地感受到喜悅,是天生擁有特殊才能的一個族群。而在研究中也顯示全球約有15–20%的人屬於高敏感族。


高敏感的人通常對外界刺激,如聲音、光線、氣味等,有較強烈的感受。各種的感官進到他們身體裏面就會被放大無數倍。而且在情緒上,他們也可能更為敏感,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ree

要讀懂空氣

在閱讀關於高敏感的文獻時,令我想起小時後當當看日劇、日漫時都會有一句「讀空氣」。一開始不太懂,但順著劇情的推進,慢慢能理解它的意思相當於「察言觀色」。


在日本,社會的「團體」意識很重,「讀空氣」(空気を読む)大概是十分重要的。為了讓氣氛不尷尬,人們需要「判讀」現場狀況、配合氣氛說話,所以才會稱為「讀空氣」。大家比較要注意會不會特異獨行、不影響到旁人。


所以當我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後,感覺自己也變了敏感度高一點,也體會到敏感會帶來的疲倦。但同時對於環境的思考也多了許多,甚至覺察了很多平日沒有了解到的人與事。

ree

高敏感族可以如何自處?

根據艾融博士的描述,高敏感族的確很容易因為環境的刺激而疲憊不堪,也因會過度解讀身邊的人而比較容易受他人的情緒影響。久而久之,這種人際互動讓高敏感人覺得身心俱疲,不自覺地讓高敏一族積累下許多負面情緒。


高敏感絕對不是一個負面的形容詞,它只是一個人格特質。高敏也不一定代表這個似是內向(Introvert)的。丹麥心理治療師伊麗絲.桑德(Ilse Sand)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的研究指出約30%高敏一族皆為外向者(Extrovert),也是說雖然會探索深層的內在世界,但他們也樂於在群體之中社交。


高敏感人因為比較容易覺察他人情緒及環境的改變而感到疲倦,所以不論是外向或內向的朋友,也需要適量的自我時間,留一個空間給自己好好休息。這個空間除了是物理上的個人空間外,也不要忘記社交媒體的清空噢~


除此之外,書中也建議高敏一族的朋友去接受自己的特質,大可以去停止,甚至是迴避不擅長的事。不要讓大腦及身體過份去接受及消化掉外界的刺激。懂得說「不」,讓自己能夠輕鬆、坦率地面對環境。

ree

讓高敏感成為人生的優勢

無論是艾融博士,還是伊麗絲.桑德,都一再跟大家說,高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一種天賦。悅納自己,把天賦放大,無論是誰也可以享受生命中的種種喜悅。


就如艾融博士所說,高敏感族不只比一般人容易感到驚恐,也比一般人更敏銳地感受到喜悅,是天生擁有特殊才能的一個族群。


而高敏的特質,天生便是很好的傾聽者、創作家。這種細膩的情緒有時候只有高敏者才能好好的關注並把它拿來認真的分析。


最後想跟高敏感的大家說,我們只是敏感而已,不代表是脆弱。無論你是不是一個高敏感的人,也可以多一點去了解。正因為人與人之間有所不同,才足以構成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References:

Aron, Elaine (6 March 2014).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London.

ree
如果你也曾經在情緒中載浮載沉,希望這篇文字,能成為你片刻的岸。我在找一群願意一起練習內在成長的夥伴。如果你也想為自己的心靈準備一份食譜——👉「歡迎追蹤我,留言告訴我你想餵自己的靈魂吃些什麼 ?」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