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轉念法:從情緒風暴中脫身的心理工具
- Gladys
- 7月2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不知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
工作上遭到批評,情緒立刻陷入低谷;朋友一句無心的話,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被討厭;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令我們陷入「我就是沒用」的自我否定。
當外在事件引發內心劇烈的情緒反應時,我們以為是「事情讓我痛苦」,但其實,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這正是「ABCDE 轉念法」想要提醒我們的核心。

什麼是 ABCDE 轉念法?
ABCDE 是一個簡單但深具力量的架構,源自於 1950 年代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創立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後來成為現代認知行為治療(CBT)的理論基礎之一。
這個模型協助我們檢視「情緒從何而來」,並引導我們進行轉念、重構思維。ABCDE 分別代表:
A — Activating event(引發事件)
某件外在事件或情境:被批評、分手、面試失利等。
B — Belief(信念)
我們對這件事的想法與解釋,通常是潛意識自動浮現的信念。
C — Consequence(情緒後果)
我們產生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常見為焦慮、生氣、逃避或自責。
D — Disputation(挑戰與質疑)
有意識地去質疑 B 的合理性,是否過度概化、災難化或歪曲。
E — Effect(新效果)
經過反思後產生的新信念與更穩定的情緒結果。

阿哲的故事
讓我們用一個真實又常見的例子,來看看這五個步驟如何運作:
阿哲(Jason)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已經晚上9點多。他是設計公司的資深項目經理,最近在趕一個重要提案,每天加班到8–9點,回家只想好好吃一頓熱飯,然後靜靜地窩在沙發上喘口氣。
他一打開門,迎面而來的卻是滿屋子的黑暗與寂靜,客廳的燈沒開,餐桌上空無一物,連微波爐裡都沒有留飯的提示。阿哲的心突然一沉。
他和女友小晴同居一年,兩人感情本來穩定,生活也算平衡。他們約定過,誰下班早就負責準備簡單的晚餐。而今天是小晴放工較早的日子。
阿哲站在廚房門口,望著空無一人的廚房,腦中冒出第一個念頭:「她根本沒把我放在心上。」

情緒迅速升溫,他覺得被冷落、被忽略。他開始腦補各種可能:「她是不是根本不在乎我們的關係?是不是又跟那群朋友出去玩,忘了我這個男朋友的存在?」
他氣呼呼地走進房間,打算傳一段語音質問:「妳在哪?我們說好輪流煮飯的,妳又忘了嗎?我工作這麼累,連個飯也吃不上,是不是太誇張?」
但他停了下來,想起最近看的這篇關於轉念的文章,介紹了一個叫 ABCDE 轉念法 的技巧。他深吸一口氣,決定先把這一套練習一遍再說。

A — Activating Event(導火線)
晚上一回到家發現沒有晚餐,燈沒開,家裡空無一人。
B — Belief(信念)
小晴不在家也沒準備晚餐,代表她不重視我、不愛我、忽略我的需要。
C — Consequence(情緒與行為結果)
覺得受傷、憤怒、委屈,想要發脾氣或冷戰。
D — Disputation(反駁與挑戰原本的想法)
阿哲開始質疑:「我有確定她是故意忽略我嗎?也許她有突發狀況,也許今天真的太累。再說,我是希望她為我煮飯,還是希望她關心我?如果我生氣表達,可能會讓她更疏遠我。我要的是連結,不是指責。」
他又想到,小晴最近在公司被調到新部門,壓力也不小,前幾天還說想一個人安靜一下。她不是不愛他,只是有時候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E — Effect(新的想法與行動)
阿哲放下手機,決定先煮碗麵吃。他寫了一張便條貼貼在餐桌上:
「今天看到空房子有點失落,但我知道妳可能也很累或有別的安排,晚點我們可以聊聊嗎?想你。」

一個小時後,小晴回家了。她手上提著一袋熱呼呼的湯和燒臘飯,看到紙條愣了一下,接著笑著走進廚房。
「我今天臨時加班,結束後還跑去幫你買你最愛吃的燒鴨飯,怕你餓著。」阿哲笑了,抱了她一下:「我剛才差點發脾氣,但幸好先冷靜下來了。」
透過 ABCDE 轉念法,阿哲從「被忽略」的自動反應,跳脫出來看見更多可能。他發現,關係中的誤解與衝突,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信念」與詮釋。而轉念,不只是為了壓抑情緒,而是為了創造一個更開放、更有愛的回應空間。

為什麼轉念這麼重要?
轉念能有效,因為它點出了我們習慣忽略的一環 — — 信念(Belief)才是情緒的源頭,而不是事件本身。
大多數人以為:「我不開心,因為事情發生了。」但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我不開心,是因為我怎麼看待這件事。」
這也是認知行為治療(CBT) 和理情行為治療(REBT) 的共同核心信念:
「不是事件本身造成困擾,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當我們學會有意識地辨識自己的「內在對話」,便能減少自我攻擊、焦慮與無力感。

怎麼開始使用 ABCDE?
你可以透過日記、筆記或內在對話的方式,將 ABCDE 寫下來,具體拆解每一步。這裡有一個簡單的表格格式:
步驟問題指引你的內容A發生了什麼事?B我對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C我因此感到什麼?有什麼行為?D有沒有其他可能?這想法有偏差嗎?E如果換個角度看,我會有什麼新感受?
每當你感到某件小事讓你「過度反應」或情緒「反常強烈」,就試試這個練習。你可能會驚訝於,原來許多痛苦不是來自事實,而是我們對自己的「故事」。
【訂閱電子報 Email Subscription,可以免費獲得一份ABCDE觀察日記】留言告訴我你也想要一份~
要注意!這不是壓抑情緒或強迫快樂
有些人誤會「轉念」是要逼自己樂觀、忽視負面情緒,甚至責怪自己「想太多」。這不是 ABCDE 的目的。
真正的轉念,是用理性支持自己,不是打壓情緒,而是給情緒多一點空間與選擇。
你依然可以感到悲傷、失落,但你不必被這些感受困住、不斷內耗。ABCDE 就像一盞燈,照

亮情緒背後的思維模式,讓你擁有更自由的反應權利。
選擇自己的思考方式,就是心理自由的開始
現代生活節奏飛快,壓力處處可見,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發生什麼,但可以選擇如何解讀它。
ABCDE 就是一把思維的工具,幫助我們在煩亂中重新聚焦,找到情緒背後的信念邏輯,從而做出更貼近現實、支持自己的反應。
如果你願意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問問「我現在在相信什麼?」你就已經啟動了改變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類似的心理學工具與自我調整方法,歡迎留言、訂閱,讓我們一起練習從「自動反應」轉向「有意選擇」。

如果你也曾經在情緒中載浮載沉,希望這篇文字,能成為你片刻的岸。我在找一群願意一起練習內在成長的夥伴。如果你也想為自己的心靈準備一份食譜——👉「歡迎追蹤我,留言告訴我你想餵自己的靈魂吃些什麼 ?」
留言